托普站群

x

自杀倾向妇女的危机介入 | 社工案例计划

2023/01/05 08:48 248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廖雪华

    单位 | 广州市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摘要:案主的家庭中,成员间长期出现沟通障碍,感受不到相互之间的关心和支持,案主成为弱势一方被指责,达不到家庭角色期待,对生活产生绝望感、情绪失控从而出现自杀的念头。


社工及时进行危机介入,疏导案主崩溃情绪、引导其表达内心想法、厘清困难、积极寻找应对方法,帮助案主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


关键词:家庭沟通、危机介入、情绪支持



一、案例背景


1、个案基本资料及来源


案主,女,26岁,街道、派出所及居委转介个案(以下均称为“案主”)。案主是来穗人员,转介当天上午与家人出现矛盾与争吵,一时情绪崩溃,对生活产生绝望感,在出租屋楼顶欲自杀被派出所民警救下。社工遂介入该危机个案,评估个案产生极端行为风险,提供情绪辅导及关心陪伴工作。


2、背景状况


案主和丈夫、儿子三人住在城中村出租屋,丈夫从事产品设计的工作,平常的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偶尔也需要出差,案主则是在家照顾孩子;案主儿子4岁,患有哮喘病、性格顽皮,案主觉得难以管教,案主夫妻俩婚后缺乏交流,有时候也会因为家庭琐事有分歧,经常发生冷战,案主的精神和情绪压力较大,缺乏来自丈夫的支持。


案主和丈夫都是湖南人,亲戚朋友都不在广州;案主的爸妈在老家务农,丈夫的爸妈则在广州务工,分开居住,平常见面时间比较少,其他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对案主案主的支持不足。


从案主丈夫口中了解到,案主一直都有情绪困扰,曾经有想过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但是怕加重她的心理压力而作罢。


案主个人层面一方面情绪敏感,对自己不自信,也不愿意承担压力,对外人不会敞开心里的想法;另一方面案主上初中的时候经历过校园霸凌,心理留下阴影,母亲也时常情绪失控,这两个方面对她现在的情绪和行为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案主本次情绪崩溃想要自杀,是因为知道了公公婆婆对她不太合理的想法和要求,如既想要她生二胎,又希望她能照顾好小孩,最好又能有份工作。


在压力和与公婆的沟通中,案主的压力剧增,觉得家庭是痛苦的源头,失去了沟通的欲望,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情绪一步步将案主逼到产生极端行为的地步。


3、家庭关系图


自杀倾向妇女的危机介入 | 社工案例计划(图1)


二、问题分析


自杀倾向妇女的危机介入 | 社工案例计划(图2)

1、极端行为(自杀行为):案主有产生自杀的想法、行为,当情绪失控时,转而伤害自己的概率将会加大。案主不善表达,有情绪都会憋在心里,以赌气、逃避甚至自杀的方式来应对,易出现极端行为。


2、情绪困扰:多年来一直缺乏安全感、害怕社交、情绪崩溃、情绪多变、抑郁情绪困扰。案主父母早年一直忙于生计,疏忽对案主的关心,案主妈妈有十多年的失眠焦虑,难以给到案主情绪支持,母女经常会起冲突。


案主的抑郁情绪平时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自责、愤怒、无力感、伤心,无法自我排解,当情绪堆积到一定程度产生了轻生的想法;如有外人能及时疏导,案主是可以慢慢平复情绪。


3、家庭沟通:案主与公公婆婆、父母等人因观念和以往矛盾。案主沟通上存在障碍,容易出现争吵、指责的情况;在小孩照顾和养育上,案主的公公婆婆会经常抱怨案主“照顾不好孩子”、“不如别人家儿媳妇优秀”,以指责、暗示、言语刺激等方式让案主情绪崩溃,长辈对孩子较为溺爱,时常因养育孩子而吵架;案主有时候会责怪丈夫没有帮她应对公婆带来的压力,婆媳矛盾导致夫妻感情受到影响。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1)介入期间案主不再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


(2)案主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情绪崩溃频率逐渐降低;


(3)家庭沟通方式有所改善,发生家庭矛盾的频率下降。


2、介入计划


(1)深入了解案主及家庭的情况,以往发生的矛盾,及当下面临的问题;


(2)疏导案主的心理情绪压力,引导其排解负面情绪;


(3)引导案主看到生活的希望、自己存在的价值,提升自我效能感;


(4)促进家属对案主的理解的关心,与案主探讨家庭沟通与互动模式,促进良性互动。


3、服务理论


(1)危机介入理论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


二是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变而引发的危机。


危机的发展阶段:①危机发生②应对③解决危机④恢复期;


危机介入基本原则:(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


危机介入的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2)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案主正在面对的是成长危机,到了养育儿童、为人妻子、儿媳的阶段,以自身的能力无法完成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不适应感、落差感、无力感达到崩溃值,进而产生极端行为与情绪上的崩溃。


社工在危机发生时介入本个案,以案主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协助案主顺利度过本次危机,并为其进行赋能、培养自主能力、提供情感支持等,从而帮助案主以更积极的心态继续生活。


(2)家庭沟通理论


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沟通有利于家庭成员化解家庭冲突和紧张,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


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担当的角色也不仅仅是单一的,比如对一个女性而言,她可能是妻子、妈妈、女儿等至少三种角色。


社会生活的紧张和角色承担者对角色把握的能力,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角色认同、角色扮演和角色实现,而沟通有助于家庭成员的角色认同、角色扮演和角色实现。


案主的原生家庭、婚后家庭均存在家庭沟通障碍。长辈和案主的育儿观念不一致,常常因为儿子的饮食问题有争执,案主觉得要控制饮食避免引起哮喘,老人则宠爱孩子,有什么给什么;公公婆婆希望对儿媳不满意,要求她能带好小孩,经常把小孩生病归因到案主照顾不好;


又经常表达出一些类似“你看别人家儿媳多厉害,又挣钱,又带好孩子”这样的话语让案主很受伤;夫妻面对婚后的生活琐事,经常吵架、冷战。


而案主面对指责、争吵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将痛苦积压在心里,希望改善彼此的沟通却又无从下手。


长辈的指责型沟通和案主的逃避、讨好型沟通方式,让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加剧紧张、冲突不断。


社工在个案服务中,需要引导家庭成员的良性沟通,帮助彼此看见对方的关心和努力,促进各个家庭角色各司其职、缓解角色冲突,共同探索适合案主家庭的互动及沟通模式。



四、实施过程


1、及时介入,保障服务对象生命安全,建立专业关系,提供情绪支持,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


初次见面时,只有案主一个人在家,丈夫带儿子去医院复诊哮喘病,相对比产生自杀行为时的激动状况,目前案主的情绪明显稳定下来了许多,但是红肿的双眼、凌乱的头发和瘦小的身板仍能看出来案主情况不太乐观。


起初,案主是比较抗拒社工的接触,她说:“说出来没有用,已经这样子很久了,改变不了”。


但是,社工坚持关心询问案主,了解她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亲属情况等,为其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机会,说出内心的想法,把心理的压力抒发出来。


社工的支持获得了案主的信任,内心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河流,奔涌而出,热泪盈眶。在这个过程中,社工始终注意自己的语言、语调,全程用放松、亲切、关怀、坚定的语气去缓解案主的焦虑,用手轻抚轻拍她的后背。


同时,社工同理、接纳案主,让她感觉到周围的人是重视她、尊重她、理解她的。


在初步面谈和接触中,案主口头上承诺不再做出自杀行为,社工评估与判断案主目前的极端风险较低的情况下,以危机介入理论为指导继续进行个案辅导。


2、锁定问题、灌注希望,引导求助者看到生活的美好和可能的希望。


由于家庭沟通、亲子教育、婆媳矛盾多方面的压力、情绪这些年一直积累,案主内心无法排解这些“负面能量”,一时间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在这时候,社工引导案主回顾近几年的生活经历,帮助她梳理目前面临的困难、共同寻找可以解决的办法,为当下的生活输入希望,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我还有孩子,我的孩子很可爱,他还会长大,我想看见他长大的样子”


“我的父母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我不想让他们难过”


“我的丈夫是爱我的,我们可以一起面对困难”


“我现在的家庭沟通存在很多问题,我应该让家人知道我的难处,互相体谅,我们没有到了完全不能沟通的地步”


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在面谈辅导中逐渐得到转变,社工在过程中保持耐心倾听,慢慢帮助案主回归理性、认识现状,寻找矛盾的根源,正确认识婚姻家庭、看到自己的优势,打消案主发生极端行为的念头。


3、社工持续关注,与案主共同探访家庭沟通和应对方式,提升案主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解决困难的能力,改善案主的支持网络。


社工尝试与案主共同探讨家庭中的压力来源和可实施的应对方法。在和丈夫互动中,案主可以多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对方说清楚希望他能在日常家务和生活中多一些参与,能在节假日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给予丈夫适当的自由度。


面对婆婆则直接表达和面对,而非和丈夫诉苦,勇于交流,减少因为婆媳矛盾带给丈夫的压力,从而缓和夫妻间的关系;


案主也需要正确看待、接纳儿子的情况,帮助儿子参与社交生活、教育学习,现阶段可以选择更友好的群体社交,如参加社工站的活动;案主本人需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和负面压力,科学看待就医和治疗,必要时可以去医院看医生。


通过一系列的梳理,案主心里有了面对困难的信心,也在努力提升自己改善沟通和自我帮助的能力。


个案跟进过程中,社工保持着与案主的联系,以电话、微信等形式交流,并积极邀请她参加社工站的活动(儿童绘本活动),帮助她学习处理家庭关系、获得亲职教育知识与技巧,在需要情绪辅导时及时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社工也通过与案主家人取得联系的方式,让案主家属了解她目前的状态,多关注和开导她,分担照顾压力,以增强案主的支持网络。


由于疫情影响,加上案主想回老家湖南休息调整心情,后续社工一直线上与其保持沟通,关注她的情况;


案主自己也会通过查看心理书籍的方式帮助自己,和社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在扩充知识的同时,也在疗愈自己的心,为自己赋能,以更强大的自己去面对生活的波折,过程中,社工鼓励并肯定案主的积极性。



五、服务成效


经过危机介入辅导,线上线下的形式相结合,服务对象的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更能合理看待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平衡妻子、女儿、妈妈和儿媳妇的角色冲突,减少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此外,家庭的沟通模式向良性方向转变,发生家庭矛盾的频率下降。


案主从一开始的自我否定、陷入抑郁情绪的漩涡转为现在的自我肯定,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有积极的心态。


在自我方面,尝试用和社工探讨出来的方式去进行家庭互动与沟通;在家庭方面,丈夫和公公婆婆也尽量多体谅案主,帮忙承担照顾小孩的压力;


在情绪上,抑郁的情绪得到释放,自己也在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通过回家乡和亲人在一起,感受田园宁静环境的方式,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回归理性,更加爱自己、感恩家人和生活。


案主在微信中和社工说:谢谢你们的关心,身在异地,谢谢你们让我不再那么彷徨无助!



六、社工反思


1、案主现阶段遇到的困境与原生家庭及过往生活经历有紧密联系。家庭给不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慢慢地导致自己内向、自卑、害怕应付人际关系;


而某些受过创伤的经历,如校园霸凌,也为日后情绪敏感、易波动埋下后果,难以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


2、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色都需要配备能胜任角色要求的能力。许多人在不了解婚姻生活、不懂得家庭沟通和养育幼儿的情况下在家庭结构中承担多种身份,以至于角色冲突和不适应中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对家庭生活感到失望。


3、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危机。个人在遇到危机事件和心理情绪无法排解的时候,就会容易产生极端行为,如自残、自杀等。


当危机发现的时候,要迅速判断问题,寻求帮助,及时梳理负面情绪,避免压力堆积到无法控制的时候,会伤害到自己和家人。


4、应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危机可能只是一时的,在特定情境下当事人走不出来,在个人陷入困境中无法自救的同时,家庭系统、朋辈系统、社会系统应发挥互助的作用,帮助服务对象及时得到支持,避免陷入绝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