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站群

x

16岁少女患重度抑郁症,多方协同助成长 | 社工案例计划

2023/01/02 10:20 176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汤艳芳

单位 | 佛山市融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个人情况


小文(化名),女,16岁,就读于初中三年级,患有重度抑郁症,伴有自残行为,性格比较内向,不自信,人际关系一般。


(二)家庭情况


小文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小文的母亲,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低,自认为无能力顾及小文的学习生活,只能在生活上给与照料。


小文父母忙于生计,工作时间都比较长,很少顾及到小文的心理需求。小文有一个就读初中一年级的妹妹,妹妹在校住宿,周末回家,小文与妹妹的关系较好。


社工在社区做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时,发现小文的手腕上有多处的割痕,初步判定是由于个人的不理性行为造成的。经过交谈,小文表示自己患有重度抑郁和焦虑,心情忽好忽坏,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会通过割腕的行为来缓解不良情绪。


经过与小文的交谈,小文表示愿意接受社工的辅导。


二、个案预估分析


(一)心理及情绪疏导。小文因抑郁症的问题导致情绪无法控制,经常以自残的方式发泄情绪,存在一定的危机。


同时,由于患病,小文经常请假在家休养,与同学的关系比较疏离,即便是关系较好的妹妹由于上学原因每周末才能回家,加上其父母外出工作时间较长,小文经常是独自在家,没有倾诉的对象,常常胡思乱想,出现不良情绪从而频繁自残。


小文需要了解和掌握正向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释放心理压力,减少不良情绪造成的困扰和自残行为。


(二)自我接纳的问题。小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和优点,样子不漂亮,学习成绩也不好,加上患病之后,难以接受目前的状态,使小文经常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经常把自己关在家(房间)里。


需要帮助小文发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恢复自尊,鼓励小文走出家门,与外界重新联结,提升其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三)父母对抑郁症存在认知偏差。小文父母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小文父母认为小文的症状并没有诊断的那么严重,小文母亲曾经擅自给小文停药,造成小文病情更加不稳定。同时,对于小文频繁出现的割腕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经常留小文独自在家。


另外,小文的学习和复诊等事宜其父母大多数交由其离异的姑姑跟进,对小文的病情父母了解并不深入。小文的不良情绪在家得不到宣泄和父母的理解。


(四)社会交往的问题。上初中的小文由于学校分班和经常请假的原因,与同学的关系比较疏离,其比较要好的一个同村朋友上学在外镇不能经常见面沟通。小文的社会关系网络比较狭窄,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三、服务目标及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协助小文正向认识抑郁症,掌握正向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2)提升小文自我接纳程度,增强其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3)建立家庭支持网络,促进小文父母对其的支持。


(4)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引导小文走出家门,与外界重建联结,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介入理论


(1)正向心理学:正向心理学的最主要目标是提升人们基本的能力,如乐观、勇气、诚实、自我了解与人际互动的技巧,并非针对过去生活事件中的残破、缺损或创伤进行修补的工作。


正向的心理学是在帮助个体找到内在的心理能量,这样的能量随时可以作为对抗挫折的缓冲,掌握住逆境与困难,帮助个体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落入忧郁的状态中。


小文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对事物、生活的态度比较负面,使小文难以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结合正向心理学理论,首先引导小文发现内在的优势及心理能量,学会自我接纳,提升个人自信心;其次引导小文从正向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通过推荐参与社区活动,提供正向的参与机会,协助小文学会自我调整,提升对生活热情及活力。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社会支持是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社会支持的增加,会使人们的心理及心理健康显著提高,也可以预防或者减少危机的发生。


小文的情绪困扰除了自身性格原因以外,还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家庭方面,小文父母长期缺乏对小文心理需求的支持。


在朋辈交往方面,小文经常因病请假并且独自在家,脱离正常的社交,从而使抑郁情绪加剧。扩大其支持网络使各系统之间相互发挥功能,协助小文更好地面对不同的挑战。


(三)跟进计划


以妇联、团委、民政、关工委为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为子系统,心理咨询室为平台的4+1多方协同,充分发挥各部门之间的优势,推动小文的正向成长。


通过4+1联席会议对小文的个案进行研讨,针对小文当前的主要问题,进行合理和可行服务策略。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做好小文病情和情绪的跟进服务,重点关注小文的人身安全,减少自伤行为发生的频率;


由社区民政、妇联和团委跟进小文的家庭情况,对需要经济支持的民政给与帮扶和支持,妇联和团委督促家长高度重视小文的病情;社区团委、关工委就小文就读过的学校进行对接,了解其求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朋辈关系、重要事件等对其的形象。


(1)协助小文正向认识抑郁症,掌握正向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通过自我披露、接纳肯定等引导小文认识抑郁症,寻找合适的情绪发泄的方式。同时,给予情感支持和陪伴,引导小文正向面对困难。


(2)提升小文自我接纳程度,提升其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发掘小文的兴趣爱好,强化其自信心。鼓励小文发展其兴趣爱好,提升其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3)建立家庭支持网络,促进小文父母对其的支持。


充分发挥4+1多方协同的力量,了解小文家庭的经济及相处情况,协助家庭梳理当前的问题和困难,寻找解决方法。


(4)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引导小文走出家门,与外界重建联结,增强自我效能感。


通过团委、关工委等搭建与小文学校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小文在校的朋辈交往情况,为小文重新返校学习做好准备。鼓励小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增强与外界的联结和互动。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正向认识抑郁症,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1)正向认识抑郁症。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通过个案的跟进和介入,了解小文的问题和需求,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通过向小文了解患有抑郁症的心情和感受,接纳其状态,相信其有成长和改变的能力。


同时进行自我披露、表达感受、案例分享等,引导小文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持续的治疗与心理疏导能使病情好转甚至康复,为其注入希望,消除负面的认知。


(2)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与小文一起梳理过往的情绪发泄方式,引导小文意识到自残行为的隐藏危机以及对家人带来的影响。通过商定“家庭作业”,与小文一起商议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从而减少自残的行为。


(二)提升小文自我接纳程度,提升其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发掘小文的兴趣爱好,强化其自信心。结合正向心理学理论,引导小文寻找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在跟进过程中,发现小文对音乐非常喜欢,初中一年级时入选学校的合唱队,是主唱之一。


为了鼓励小文重拾对音乐的兴趣,充实其日常活动。联动了社区妇联和团委,链接到辖区内微风文艺培训机构的公益支持为小文提供学乐器和唱歌等免费的服务。小文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对生活重拾了信心。


(三)建立家庭支持网络,促进小文父母对其的支持。


(1)联动家庭支持和参与。通过多次电访、家访等方式与小文家长接触,了解其家庭情况。针对小文母亲擅自给小文停药的问题,通过社区妇联给与思想教育,引导小文父母进一步了解抑郁症病症。


同时,社区民政了解到小文家庭经济状况后,主动向小文家长提出有需要的话可以帮忙挖掘经济上的支持力量。


为了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社区团委通过连接镇上工会的心理辅导资源,免费为小文家长提供心理辅导,以缓解家长在照顾小文的心理压力,增加相关的心理知识。


(2)推动家长正视父母角色,落实父母责任。社区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以及心理咨询室,通过个案会议,对小文父母的责任进行了强调,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人,青少年抑郁是可防可控的,需要积极接受治疗。


鼓励小文父母应该抽取更多的时间陪伴小文,了解小文的心理需求,帮助其度过困境。


(四)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引导小文走出家门,与外界重建联结,增强自我效能感。


(1)邀请参与社区活动,鼓励走出家门。小文与社区的连结是十分薄弱的,通过有针对性的邀请其参加社区开展的青少年心理游园会等活动,利用其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增加小文与社区其他青少年的互动和对社区的了解,增强社会的互动。


(2)社区团委和关工委通过联系小文学校的心理老师,了解到小文更多在校的情况。就小文目前的情况,通过心理老师与小文班主任的沟通,鼓励班上与小文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在周末时间主动联系和多关心小文,给与小文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进一步维系小文与同学之间的朋辈关系网络。


(3)与朝阳伙伴和心驿站志愿者建立线上联系。在4+1多方协同的推动下,社区建立了一支23名由心理咨询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专业在校学生等组成的线上志愿服务队伍,主要负责通过微信交流、电话、邮件沟通等给有需要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专业性的支持。


小文通过联系和心驿站志愿者,建立线上的支持网络,得到了专业的心理和情感的支持。


五、成效评估及服务结果


(一)小文掌握了正向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减少或消除自残行为。


由于抑郁病症的影响,小文习惯用自残的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经过介入,利用“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小文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和掌握到正向的情绪发泄方式。


在此过程中,虽然出现反复的现象,但是,小文能够在意识上认识到自残行为的不合理性并有意地去避免。


在个案结案时,小文表示经过辅导和治疗,加上坚持吃药,抑郁的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已经停止了自残的行为。


(二)小文能够正向看待自我,提升生活热情及活力。


经过介入,小文从个人形象和心态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介入前,小文经常是衣着打扮随意,头发油腻,眼帘低垂浑身无力的样子。


介入后,小文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会穿裙子外出,精神气足,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是心理状态平稳,情绪平和。在与小文的沟通中,也明显感觉到其话语增多,其对于将要就读的职中和平面设计专业充满了期待。


(三)父母对小文的支持有所提升,家庭功能开始恢复。


在4+1多方部门的推动下,小文父母意识到作为父母的责任,在小文再次出现割腕时,小文父母能够及时给与关怀和陪伴。


小文母亲多次请假在家陪伴小文,给与支持和鼓励。对于小文抑郁症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社区妇联和团委的督促下,小文母亲重新重视了小文治疗的问题,主动带小文到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并承担起小文的药物管理责任。


小文的父亲也会主动联系心理辅导室及时反馈小文的状况。


(四)社会支持网络扩大,自我效能感增强。


通过挖掘小文的音乐兴趣,小文在社区活动中得以表现并得到了肯定,自信心得到了提升。通过多聚道增加小文与外界的联系,为其找到支持、陪伴和倾诉的对象,其社会支持网络不断扩大,能量也越来越足。


六、专业反思


(一)专业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个案的跟进。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出现反复,行为可能会偏激,在跟进过程中,要做到支持、接纳和理解,要做到真正关心案主,让案主感受的真诚,愿意打开心扉。


在跟进小文的个案当中,心理咨询室多次主动与小文沟通,关心其生活,理解其做出的不理性行为,不断输入希望鼓励改变,小文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到心理咨询室求助,过程就是专业关系建立的最好体现。


(二)多方推动,促进个案正向成长。


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越能够应付环境所带来的的各种挑战。小文受抑郁病症的影响,在家庭系统、朋辈系统等各系统支持薄弱的情况下,令其病情反复。在小文的个案中,4+1协同机制发挥中重要的推动作用,各部门各施其职。


通过4+1联席会议,商议个案的服务策略,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为小文提供支持。特别是在与小文家长的联系当中,通过社区民政、妇联等部门的行政力量,令到小文父母从意识到行为都重视了小文的病情。


从原来的擅自帮小文停药,到主动带小文到医院住院治疗,这一过程,社区民政、妇联既给与了小文父母一定的压力,也给与了一定的支持,相结合的结果令到小文的家庭功能支持系统得以恢复。


另一方面,由社区团委和关工委牵头,联系小文的学校,了解小文在校的情况,通过与学校的连接,增强了小文的朋辈交往系统。整个跟进的过程,各部门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使得小文有了快速的正向改变。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排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的最后防线。


小文的个案是在社区做心理健康排查时发现的,虽然大部分的青少年在学校也有做心理健康普查,但从小文的个案来看,在社区做进一步的排查也是有必要,可以结合青少年的家庭系统,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及时的跟进。


与学校的普查相比,社区对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系统更加的了解和熟悉,同时,在行政压力的督促下,家庭的功能更加容易恢复。



相关推荐